閱讀提示
20世紀50年代建設的石家莊第一、第二棉紡織廠,不僅是老石家莊人的記憶,也是這座城市工業化進程的見證。
2024年,石家莊將紡織廠舊址改造列入重點城市更新項目,進行工業遺存保護與城市功能提升。
今年5月1日,煥然一新的“織音1953”來了。
短短幾個月,這里已成為石家莊市民心中的休閑首選。早起跑步的市民與自然閉店的酒吧顧客擦肩而過,年輕人捧著養生梨湯看脫口秀,市民品著咖啡看非遺展演……工業銹帶變身兼具藝術性和煙火氣的生活秀帶,“織音1953”蘊藏的密碼是什么?
有鄉愁也有城市新體驗
11月5日,石家莊已經有了初冬的體感。“織音1953”卻是一番熱氣騰騰。
140多米寬、14米高的原石家莊第一棉紡織廠(以下簡稱“棉一”)聯產車間,有著極具辨識度的橙色“M”門。剛和大門合完影的女孩邊走邊向同伴輸出:大門的造型,代表著music!
棉紡織廠與Music?在這里,冰冷的工業遺存與時尚潮派并不違和。
210多米長的聯產車間,保留了原有的跨度,分布著品類豐富的業態類型。紡織博物館內,潔白的線軸掛滿墻,木質梭子組建了新圖案,取下試音臺上的耳機就能聽到歡快的歌曲《金梭銀梭》。九工拾集里滿滿人間煙火氣;隔壁的手磨咖啡香氣撲鼻;以演奏爵士樂出名的貓王酒吧,調酒師擦拭著酒杯,靜等顧客的到來。
“改造之初,我們就希望這里既留住石家莊人的鄉愁,又帶來城市新體驗。”石家莊文化旅游投資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丁楠介紹。
園區地面的每個井蓋,都刻印著“織音1953”的獨特Logo。“織”代表著石家莊紡織工業歷史,“音”象征著音樂藝術的現代活力,“1953”是棉一建廠年份。
1953年,作為“一五”時期國家重點建設的紡織工業項目,石家莊第一棉紡織廠動工,與后期投建的石家莊第二棉紡織廠一起見證過華北紡織業基地的輝煌。
70多年后,由老棉紡廠改造的“織音1953”文化園區,以另一種方式走紅。社交平臺上,網友們自發推出了多條“織音1953”打卡攻略。
鋸齒形復古工業風屋頂、紅磚墻的3號棉庫海報展、水塔改造的360度環形展示屏、職工之家改造的網紅餐廳、ROCK HOME TOWN發光燈牌……這些網紅打卡點,幾乎都經歷了若干輪保護與開發的博弈。
出片點之一的聯產車間鋸齒形屋頂,在改造中很難將空調“隱身”,但暴露在外又影響視覺效果。“這里不單單是一處建筑,還飽含著石家莊人的懷舊情感。所以我們還是和空調設計單位幾次調整方案,最終保留了聯產車間屋頂的原始感。”丁楠說。
廣受好評的紅磚外立面,最初設計的材質是鋁箔。為了貼合老廠房的斑駁感,園區幾經討論,還組織了專家論證,才有了網友手機中最有“調調”的墻面。
“總的改造原則是修舊如舊,像對待一位老人一樣對待這里的每一棟建筑。”丁楠說,不僅是改造,他們對建筑的使用也有著以保護為前提的苛刻。
一家商戶入駐后增設了四根欄桿,園區要求限期拆除。在園區看來,稍微松松口,就是對歷史建筑的不負責任。
潮逗逗創新鮮雞煲,原址為棉一托兒所。從這里畢業的留學青年,專門回國來打卡,并感謝園區“依舊煥新”,最大限度保留了他記憶中的樂園。
極盡溫柔的保護與格外大膽的開發,讓這里變身為一個集小型演藝、藝術展覽、時尚發布、文創市集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復合文化空間,也讓“織音1953”成為文化活動主辦地的首選。
短短幾個月,青年藝術周、國際街舞大賽、《工業遺存的文化新生》共創會、棉花糖樂隊大賽等280余場主題活動在這里舉行,吸引游客超250萬人次,構建起既能滿足日常消費需求,又能提供獨特文化體驗的潮流打卡地。
“五一開業期間,最多的一天園區涌入了5萬名游客。”石家莊文旅投集團副總經理王雅然說,現在園區的日均客流在2萬人次左右,周末會增加到3萬人次。
更愿和商家一起成長
10月23日傍晚,“織音1953”內開設的手作與熱度面包店里,又排起了長隊。爆款面包馬里奧供不應求,這超出了店方的預期。
8月底到石家莊考察選址,10月7日開業運營,不到20天晉升為網紅甜品店。主理人李嬌嬌說:“新店的成功,有園區的很大功勞。”
手作與熱度面包店背后的運營公司在滄州、衡水等地已經開設了38家其他面包品牌連鎖店。“過去,我們公司走的是親民路線。經過這些年發展,我們醞釀打造一個高端品牌。”李嬌嬌說,他們特意選在開園后才來,就想看看商戶入駐率、客流量等。
和“織音1953”運營團隊一接觸,李嬌嬌有些驚訝。很多商超、園區里,好位置一般對應著高租金,只要舍得掏錢,幾乎都能拿下店面。但在這里,給錢不一定能租下心儀的店面。園區更關注商家與園區文化是否契合。
“經營園區,不是用店鋪填滿園區。”石家莊旅投集團文化體育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冰玉說,他們更多地考慮品牌主理人的內容輸出是否鮮明、品牌美學與園區的工業文化底色是否貼近、運營模式是否注重體驗與互動。為了實現這些目標,園區的設計團隊會主動幫助簽約商家裝修設計甚至運營。
手作與熱度面包店的裝修設計是陶土色的洞穴風。凹凸有致的裝飾墻,讓很多顧客購物的同時,把這家店也列入拍照打卡點。“最初我們設計了兩版裝修方案,園區根據自身特點以及本地文化特色,幫我們選擇了和面包色調更接近的洞穴風。”李嬌嬌指著在店內拍照的年輕人說,“現在看來很成功。”
“相比做房東,我們更愿意成為商家的合伙人,和他們一起成長。”李冰玉說。
寧缺毋濫的招商理念下,“織音1953”反而吸引了更優質的商戶。5個多月間,這里落戶了全國首店6家、全國旗艦店2家、華北旗艦店1家、河北首店9家、河北旗艦店6家、石家莊首店9家、全國最新形象店2家。
來自北京的火星寵物超市,把河北首店選在了這里。
花花綠綠的寵物糧和款式各異的寵物衣服,吸引了很多市民帶著“毛孩子”前來。火星寵物超市店長李心如介紹,他們店集納了寵物糧、寵物玩具、寵物衣服等1000多個SKU(最小庫存單位)的商品,甚至提供寵物水吧臺服務。
此前,火星寵物超市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店。落戶石家莊前,他們進行了調研。“除了園區允許寵物進入、有足夠的客流外,更讓我們心動的是園區提供聯合宣發和活動場地,幫助我們做活動與會員運營。”李心如說。
“園區的運營邏輯,是和商家一起良性發展,實現‘你好我好大家好’。”丁楠說。園區提供多種共贏模式,除了繳納固定租金,商家還可以選擇按營業額抽成或租金+營業額抽成等模式。靈活多樣的模式吸引了155家商家落戶,目前園區出租率高達99.74%。
“織音1953”在培養新店的同時,也引入了自帶流量的成熟商家。獨棟、敞亮、位置好的棉一職工之家,如今改造成了攜山餐廳。
這家在石家莊西山火起來的網紅餐廳,主營美式烤肉。“打出品牌后,有客人抱怨離市區太遠,我們也一直想在市里再開一家店。”餐廳創始人史旭陽說。
和很多首店想“認識”新朋友不同,攜山是帶著一萬多名會員來的。“目前,餐廳三分之一的客人都是回頭客。”史旭陽說,這些顧客又轉化成了園區的流量。
“我們聚集了一批新銳品牌商家、獨立設計師,他們本身就是優質的內容創造者和傳播者,能自發地吸引垂直客群,和園區形成互動。”李冰玉說,他們正從被動的物業管理方,轉變為主動的“賦能型合伙人”。
成為美的一部分
10月25日清晨,貓王酒吧送走最后幾位客人,準備打烊。早起的市民也在酒吧外的環形步道上開始了跑步前的拉伸。
9月13日開業當天,貓王酒吧請來了歌手張瑋瑋、郭龍和薩爾現場演唱。那天不僅酒吧擠滿了人,大開的窗戶外也站滿了粉絲。
這一天,“織音1953”組織了“一座城市的芳華與理想”系列主題活動。5月份開放以來,園區的活動接二連三,涵蓋了二次元、攝影展、戲劇多個領域,場場都新鮮,次次有看頭。網友們直呼:這里的文化味很濃。
這一切都應和了園區創建時的初衷:不做千篇一律的商貿空間,要打造石家莊的文化藝術高地。
主打爵士樂演奏的貓王酒吧,對顧客有些“挑剔”。“我們的消費客群,大多是對音樂有一定欣賞水平的愛好者。”酒吧主理人肖皓仁說,店內的演出風格以爵士、拉丁、弗拉門戈為主。選址前,肖皓仁了解過石家莊“搖滾之城”的底蘊,但他們更想給這座城市帶來一點不一樣的韻味。
肖皓仁的設想與園區不謀而合。不搞演藝與餐飲、購物隨機的拼盤,“織音1953”在如何讓園區更具藝術氣質上,使出了“洪荒之力”。
市民到“織音1953”,必打卡紡織博物館。博物館通過實物、照片、視頻等,幫助人們回顧石家莊紡織業一路走來的歷程。做足了這些鋪墊,再來看園區內利用老紡織設備等制作的12件藝術裝置,就更能感受它們蘊含的歷史和文化氣息。
文化引流、商業變現、反哺文化。在文化上做足了文章,讓“織音1953”收到了非常意外的效果。
當晚的烏托邦劇場內,年輕人拎著養生梨湯坐等開場。這家從青島臺東步行街、濟南寬厚里火起來的脫口秀演藝公司,在9月開業前還有些擔心,擔心石家莊的藝術氛圍不夠濃厚。
“開業一個多月來,上座率都在七八成,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期。”劇場負責人崔大衛說,這在全國的脫口秀市場也能排到中上游。
脫口秀、藝術展、新銳酒吧,都是園區打造“美學培養倉”的秘密武器。“織音1953”不僅引入美的展示,還想引領美的概念,引導大家對美的生活的追求。
這種引領也正在實現。10月23日21時,位于“織音1953”西門黃金位置的梅花Colnago自行車旗艦店燈火通明,經理朱佳豪正保養一輛滿是泥污的自行車。
沒有臺階的園區對騎行者很友好,店鋪門前是步行道,再前面是綠地。“在很多大城市,自行車店不僅僅是商店,更多的是為騎行者提供服務。”朱佳豪說,開業以來,騎友結束夜騎進店保養自行車,順便在園區休憩,正在成為騎行愛好者的生活新方式。
高質量的文化消費體驗、情感共鳴與社交滿足,正讓“織音1953”在展示美、引領美之后,成為美的一部分。
相關
二期擴容,強化晝夜聯動休閑體驗
石家莊第一棉紡織廠老聯產車間東側,圍擋隔開的是正在改造的石家莊第二棉紡織廠舊址,也是“織音1953”項目二期所在地。
“織音1953”一期得到市民認可,大家也就更關心二期還會有什么。
“二期項目會進一步聚焦‘音樂+非遺+電競’,但呈現方式將更加深入。”石家莊文化旅游投資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二期項目由7棟建筑組成,每一棟會有一個主題,招商也會更加注重品牌的‘內容力’和‘體驗感’。”該負責人說,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招商團隊延續了一期項目的商家“嚴選”,從9月13日至今,與160多個商家進行洽談,目前只簽約了3家。
按照規劃,二期會重點引入具有首店效應和顏值體驗的優質品牌,包括與國際知名機構合作的設計師買手店、與非遺傳承人共創新派別的主題酒吧、主打健康與美學的輕餐烘焙坊、融合科技與藝術的潮玩體驗店以及沉浸式小劇場等。
園區會打造開放式陸沖公園、次元文化街區、音樂美學空間等特色區域,強化晝夜聯動的休閑體驗和煙火氣息。同時,還會繼續為優秀主理人提供更靈活的空間和更深入的支持,鼓勵他們舉辦沙龍、展示收藏,將店鋪打造成個性化的“文化發源地”。
記者走訪發現,不少已經落戶一期的商家,也在緊盯二期。“如果規劃落地,這里將會是石家莊潮流集納地的頂流。”有商家表示。
目前開放的一期項目面積3萬多平方米,二期項目6萬多平方米。近10萬平方米的龐大園區,最終要成長成一個什么樣的內容和體驗供應體呢?
“通過一期的精耕細作和二期的創新擴容,我們想把這里打造成超越傳統的商業項目或旅游景點,成為石家莊市民來了還想來,能進行休閑放松、文化享受、社交會友的首選目的地。”該負責人表示,園區不僅是消費場所,還能營建一種更年輕、更有創意、更包容的現代化生活方式。
夜幕降臨,在園區東南角,被網友稱為“金話筒”的水塔上,360度滾動大屏開始投射高清宣傳片。絢麗的燈光下,園區剛建成的石家莊首個室外滑板公園正聚集著一批滑板愛好者在這兒競技。
滑板公園一側的大樹,見證了老紡織廠的過去和現在,也必將見證它的未來。
文/本報記者 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