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深秋的湘中大地在破曉時分醒來,滬昆鐵路已蘇醒在一片不同往日的繁忙里。這條橫貫東西的鋼鐵大動脈上,一場為期25天的集中修大會戰,正隨著晨光漸亮接近尾聲。
作為全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滬昆鐵路承載著巨大的客貨運壓力,高負荷運轉下,線路設備不可避免地會產生磨耗與疲勞。為確保冬季運輸安全暢通,廣鐵集團婁底工務段緊緊圍繞“穩、實、進、和、強”,用數字化思維推行“大兵團”和“小單元”協同作戰模式,不斷提升作業實效和設備質量。

協同聯動,提效能保質量
10月9日,滬昆鐵路渠江至煙溪區段,登記、大機搗、測量、收碴……滬昆鐵路第二階段集中修揭開序幕。

“線路設備剛經歷一輪繁忙的暑運考驗,我們要利用好這次集中修的機會為接下來的秋冬運輸安全筑牢設備基礎。”該段線路技術科副科長李偉說。
為了抓住提高線路設備質量的契機,段里提前謀劃,抓好施工前期調查和預評估,統籌資源發揮大兵團作業優勢,力爭在25天的集中修期間完成既定任務。

集中修期間,天窗時間最大化能給到210分鐘,充分發揮作業效能對于快速提升線路質量、確保完成全年生產任務至關重要。
該段創新“大機連續作業法”,提前與婁底車務段、廣州大機段等單位進行深度溝通協調,通過配備不帶宿營車的大機、鋪排大機存放站、大機作業后直接運行至鄰站、搗固車與收軌車協同作業等措施,有效解決大機作業干擾問題,減少大機轉場作業點,大機搗固覆蓋率能夠達到99.28%。

據了解,該段在25個施工天窗內完成大機搗固、打磨、清篩等11項主體施工任務,14條股道大機清篩的配合施工任務,36組道岔換件、7.95公里扣件大修等車間設備整治任務,覆蓋了該段60%以上的線路設備。
科學管控,機械化精細化
“拆除道岔、撥移線路、挖掘回填石砟等大量重體力勞動均可以使用中型機械完成,勞動效率提高近5倍,也大大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婁底綜合維修車間主任馮忠說。
在石泉站小機群道岔換砟施工中,該車間投入4臺挖機、2臺鏈條機,保證了在7個“天窗”點內順利完成7組道岔、240米線路換砟的繁重任務。

“大兵團”穩步推進,“小單元”持續發力。段里成立集中修精測小組,結合線路設備實際情況,運用0級軌檢小車對大機搗固數據進行動靜態統計分析,精準修正里程誤差,為精準搗固奠定數據基礎。
“我們每日使用軌檢儀進行回檢,現場利用L型道尺復核起道量、撥道量數據,在24小時內完成靜態質量分析,依據復核結果動態調整沉降修正系數,有效控制道床沉落量。”檢查驗收室主任劉尚華說。
各車間充分發揮車間生產組織主體作用,成立軌距精調專班和岔搗專班,配備固定作業人員,固化標準化作業流程,確保大機施工后線路設備質量達到最優。

“我們不斷在機械化、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打通了檢查、計劃、驗收等多條信息鏈路,應用‘精測精搗’等系統模塊,對車載、添乘、軌檢車檢測出的動態病害進行匯總分析及展示,讓現場施工作業更精更細。”該段副段長金彪說。
精心組織,聚人心解難題
大機緩慢前行,有條不紊筑牢根基;挖機吊臂揚起,將一根根枕木吊進道床;砂輪飛速轉動,迸發出絢麗的火花;口號響亮,組裝好的道岔向岔區移動……湘中大地秋雨綿綿,該段13個線橋車間的干部職工都奮戰在集中修一線。

“當前季節轉換,防洪防汛、翻漿整治等工作都是重點,加之干部職工都是連續作戰,思想動態也需要重點關注。”婁底綜合維修車間黨總支書記余海湘說。
今年剛剛當上父親的婁底綜合維修車間維修二工隊工長易鶴群天天守在集中修工地上,有時候還要晝夜顛倒堅守到凌晨。雖然年輕,但他報計劃、分工、盯控事無巨細。面對工作壓力,車間干部對他的成長也十分關心,經常和他聊天談心,傳授施工經驗。

作為集中修施工主力軍,該車間黨總支組建黨員突擊隊,針對施工困難地段、安全風險預判、小技小改等內容進行攻關。同時,他們借助工作例會和微信群等載體,用心用情解決好職工食住、通勤等實際問題,凝聚起共同維護安全穩定的整體合力。
窺一斑而知全豹。該段啟動集中修下沉一線包區包片指導活動,在集中修的關鍵時節,領導班子、技術骨干深入包聯片區集中開展安全生產指導、技術交底等工作。黨委辦、行政辦、工會辦等多各科室匯聚在一起,通過主題宣講、調研尋訪、職工慰問等方式,時刻關注和幫扶干部職工難題,確保隊伍穩定。

11月3日,該段集中修已全部完成,安全質量均達到預期目標。微微秋雨中,滬昆東西路網縱橫交錯,星星之火點綴其間,萬里鐵道線煥發出蓬勃生機與活力。(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