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寧國市地處皖東南,背靠黃山。全市山脈遍布,河流密集,鄉鎮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星羅棋布的山川河流帶來美好自然生態的同時,也給鄉村居民獲取高質量的醫療服務造成空間上的阻礙。為了讓百姓能夠接受到更好的醫療和健康服務,寧國市因地制宜,通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以市級醫院為龍頭,帶動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協同發展,不斷提升基層醫護人員服務能力和服務意愿,讓青春“播種者”在廣闊的鄉村大地成長成才。
“鄉聘村用”,大學生下沉當村醫
“您現在血壓是134/79(毫米汞柱),還好呢,血糖也不高,保持得挺好,還按我之前給您的方案用藥就可以了?!痹趯幎真偰详柎逍l生室,全科醫生程方在給一位前來復診的當地村民量過血壓、測過血糖后,叮囑老人按時吃藥、定期復查。
畢業于安徽中醫藥大學的程方,來寧墩中心衛生院工作已經6年了。她每周有兩天時間在南陽村衛生室出診,每次能看三四十個病人。“科班”出身的她,和同事們一道,讓當地村民不再因一些常見病而跋山涉水去遠處就醫。
大學生畢業后分配到鄉鎮衛生院工作,然后定期到村衛生室出診,這是寧國市醫共體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村醫培養計劃。
“現在我們這里已經沒有個體村醫了,農村的衛生服務都是由村衛生室年輕的大學生村醫來提供?!睋幎罩行男l生院(寧國市人民醫院寧墩分院)院長許道輝介紹,通過實施大學生村醫培養計劃,寧國市人民醫院鄉鎮分院(即各鄉鎮衛生院)逐步將原來由個體衛生室通過購買服務承擔的村級公衛服務收回,改由鄉鎮分院聯合培養的大學生村醫統一提供服務。這些大學生村醫經過總院(寧國市人民醫院或寧國市中醫院)的系統培訓和分院的實踐幫帶,逐步成長為適應農村醫療衛生需求的全科醫生。這一轉變實現了村級公共衛生服務的標準化和規范化,提高了服務質量。同時,落實村醫“鄉聘村用” 政策,為大學生村醫提供穩定的職業發展路徑和合理的薪酬待遇,激發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了村級公衛服務的可持續性。
“這里村民很樸實,看好病能感受到他們發自內心的感謝,我喜歡這個地方?!背谭轿⑿χf。
樸實的村民能夠讓程方醫生獲得職業幸福感,而良好的職業發展前景、合理的待遇和保障無疑是基層醫生更愿意留下來的“硬條件”。
“市人民醫院每年都會為鄉村基層醫生舉辦很多次培訓,提升他們的能力。同時大學生村醫的編制問題、養老問題也正在進一步解決和完善。”許道輝說,除了基礎報酬外,這些服務鄉村的醫生在與村民完成健康簽約后,提供健康服務還會有收入。隨著健康服務能力的提升,他們個人的待遇也越來越好。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守護村民健康的“戰斗小分隊”
與程方一起為南陽村村民提供健康服務的還有另一位全科醫生施繼峰,以及執業護士何楠、公衛醫生陶娜。他們4人組成了以陶娜為團隊長的南陽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健康服務、疾病救治中團結協作,共同“戰斗”。
今年年初,南陽村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位老人受傷倒地。正在開展入戶工作的南陽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幾名醫護人員迅速奔至傷者身旁,分工協作,一邊對傷者傷勢進行檢查和處理,一邊通知衛生院當班醫生備好清創包準備接診,并及時向衛生院領導匯報情況,隨即將傷者緊急送到醫院救治。
這是寧國市醫共體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平日里,他們登門入戶,為村民量血壓、測血糖,提供健康服務;緊急事件發生時,他們就會立即伸出援手,用專業和團隊的力量,守護一方平安。
據寧國市醫共體牽頭醫院之一——寧國市人民醫院黨委書記凌峰介紹,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由鄉鎮衛生院醫生、護士、公衛人員、村醫等多類人員組成,醫共體牽頭醫院相關醫療專家負責提供醫療服務指導和技術保障。團隊按照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轄區劃分為多個網格片區,每個片區配備專門的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精準、全面的簽約服務。團隊成員分工明確,密切協作,共同為居民提供醫療咨詢、疾病診治、健康體檢、預防保健等一站式健康服務。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在提供常規醫療服務的基礎上,還定期上門巡診,為行動不便的居民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凌峰介紹,團隊還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建立健康管理微信群、使用移動醫療設備等,加強與居民的溝通與互動,及時解答居民的健康疑問,提高居民對健康管理的參與度和依從性。
家庭醫生服務團隊的服務模式得到村民的肯定。
“老人的身體比以前好多了。我們在外務工,沒辦法帶父母定期去體檢,現在家庭醫生檢查得特別全面,我們在外面也能安心?!痹趯幎真傠p川村,李大爺的兒子向經常上門提供健康服務的雙川村家庭醫生服務團隊,表達了感謝之情。
“寧國解法”,探索基層醫療破困之策
“看不好病、留不住人”是我國鄉村基層醫院普遍面臨的困境,鄉村居民看個頭痛腦熱常常需要舍近求遠。
“看不好病”反映基層醫療服務能力不足,“留不住人”則體現基層醫療機構的吸引力不強。為破解這一難題,寧國市創造性地提出“寧國解法”——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為統領,系統推進“強基層”工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有效提升基層服務能力,最大限度讓村民看病不出村、醫生留下不急著走。
寧國市是個縣級市,現有醫療機構246家,其中核心醫療力量是2家市(縣)級公立醫院,即寧國市人民醫院和寧國市中醫院。2019年,寧國市全面實施“兩包三單六貫通”為建設路徑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以上述兩家公立醫院牽頭成立兩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實施“人財物”統一管理,促進醫療資源共享、服務能力共同提升。
據寧國市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金慧蘭介紹,為了讓村民選擇首診在基層醫療機構,牽頭醫院每月組織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眼科、康復科等臨床醫師到各鄉、村開展義診服務,通過AI智能電話對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患者進行定期回訪,引導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同時,寧國市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在統籌使用包干的基本醫保資金和公共衛生服務資金上下功夫,拿出部分資金,在基層醫療機構實行慢?。ǜ哐獕?、2型糖尿?。┗居盟幟赓M,有效提升患慢病的村民對公共衛生服務管理的依從性,降低群眾負擔。對病情較重患者,則通過會診轉診中心適時遠程會診指導診療方案,引導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分級診療體系。
據了解,目前,通過緊密型縣域醫共體中心藥房對基層全面開放共享,寧國市鄉鎮衛生院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藥品平均配備185個品種,鄉鎮與醫共體牽頭醫院藥品品規重合度達70.2%。同時,醫共體完成港口、甲路、中溪、仙霞四個縣域醫療次中心和方塘鄉的農村急救點的設置,與醫共體牽頭醫院急救中心形成縣域急救網絡,城區15分鐘、農村30分鐘急救圈已經形成。
寧國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了實現人才留得住,醫共體推進規范化保障機制,建立“縣管鄉用”動態調整機制和“合理流動”雙向互通機制,打破“一類、二類事業單位壁壘,實現有條件流動,保障醫共體內部骨干人才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在醫共體建設中,寧國市逐步將符合條件的公辦村衛生室轉為鄉鎮衛生院延伸舉辦的村級醫療服務點。凌峰認為,這有效加強了鄉鎮衛生院對農村基本醫療服務的統籌與管理能力,改變了以往村衛生室各自為政、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提升了常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水平,可以為農村居民提供更為規范、高效的醫療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相關專家表示,村衛生室的根本使命,是確保廣大村民,特別是日益龐大的老年群體,能在家門口方便地獲得慢性病用藥指導、基本醫療服務與貼心的健康管理。這種“可感、可及、可信”的守護,帶來的不僅是健康效益,更是無法替代的社會信任與民心凝聚。寧國市在“大學生村醫”培養上的探索令人振奮。對于這些青春的“播種者”,除了有競爭力的待遇,更需要構建一個包含職業榮譽感、持續學習機會、清晰晉升通道以及前輩“傳幫帶”在內的綜合性激勵體系,真正實現“引得進、留得住、成長好”。(朱國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