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湖北鄂州,這座百湖之市,憑借一道武昌魚香飄四海。武昌魚早已超越尋常水產品的范疇,成為鄂州最具辨識度的文化符號和城市名片。然而,這張“金字招牌”背后,曾經歷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標簽危機”。
2023年底,全國12315平臺突然涌入多起投訴,直指東塔食品的武昌魚配料表標注錯誤——“雞精”未按新規標注為“雞精調味料”。公司負責人洪斌回憶:“投訴人拉我進微信群,說賠償就能撤訴?!逼鸪跛x擇息事寧人,卻沒想到這是噩夢的開始。2023至2024年間,35起惡意索賠接踵而至,投訴人甚至直接施壓超市下架產品。一時間,庫房積壓如山,資金鏈斷裂,30多名核心員工陷入停工困境,洪斌一度做好破產準備。
鄂州市市場監管局通過智慧消保平臺的大數據分析發現,這些投訴均指向標簽瑕疵,與產品質量無關。“我們研判發現,同一投訴人在平臺發起過百余次類似投訴,這明顯是職業索賠?!迸R空經濟區分局局長祝敏介紹。監管部門立即組建專班,為企業量身定制“服務報告”,不僅召回全部涉案產品,更對新包裝進行“靶向診療”,逐一核查10余處標簽細節。這種“服務式監管”讓產品更加合規,投訴量驟降80%。
產品雖已合格,市場信任卻已崩塌。洪斌嘗試降價促銷,卻無人問津。關鍵時刻,鄂州市市場監管局再次伸出援手,指導申報“荊楚放心禮”。2025年4月,鄂州武昌魚在全省特色消費品發布會上高調亮相,不僅獲得高德地圖精準導航標注,更入駐“供銷荊選”線上商城?!艾F在產品包裝印著‘荊楚放心禮’logo,消費者一看就放心。”洪斌透露,2024年公司產值翻近兩番,利潤暴漲306%,產品還通過花湖國際機場實現“一日達全國”。
這場危機成為鄂州武昌魚產業升級的轉折點。依托國家級武昌魚研究院,鄂州培育出無肌間刺新品種;聯合長沙水業集團推出“長沙水?武昌魚”區域合作項目,在橘子洲頭展銷期間單日接待游客超萬人次。如今,鄂州武昌魚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帶動5萬余人就業,正從“長江鮮”升級為“國潮禮”,書寫著“一條魚激活一座城”的傳奇。
這場“標簽保衛戰”背后,折射出鄂州市市場監管局在消費維權與行政執法銜接工作中的持續探索與創新。近年來,該局以局所隊伍整合為根基、數據賦能為引擎、機制創新為抓手,將服務貫穿于消費維權與行政執法銜接全過程,探索出一條貼合本地實際、彰顯鄂州特色的消費維權新路徑,為優化消費環境、守護民生福祉注入強勁動力。
通過組建專業化消費維權與行政執法隊伍,實現“接訴—分派—處置—反饋”全流程閉環,平均響應時間從24小時壓縮至2小時,投訴調解成功率提升至64.69%,較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0.27個百分點。同步開發的“訴轉案”智慧平臺實現了投訴數據與案件辦理無縫銜接,系統自動抓取投訴舉報關鍵詞、自動匹配涉嫌違法行為和法律條款,為執法人員提供技術支撐。平臺自8月份試運行以來,從全國12315平臺抓取投訴舉報178件,自動生成案源線索71件,識別率39.89%,案件轉化率15.49%,達去年同期的6倍。
在此基礎上,推行更具特色的“3+1+N”機制,對一個月內同一經營主體出現3次以上同類問題的投訴,由轄區執法人員上門開展1次“全面體檢”,并制定N項服務措施,幫扶經營主體提高產品服務質量。同步建立民生領域“紅黑榜”制度,通過媒體公布誠信經營主體(紅榜)和違法失信企業(黑榜),今年累計發布計量“黑榜”10次,發布餐飲服務單位食品安全“紅黑榜”2次。倒逼經營主體完成整改,市場經營秩序持續向好。
從東塔食品的“標簽危機” 到武昌魚產業的“價值躍升”,鄂州市市場監管局用創新實踐詮釋了“監管為民”理念。據該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該局將繼續錨定消費維權與行政執法銜接的工作目標,以更專業化的隊伍、更智能化的手段、更精細化的管理,為市場監管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鄂州力量,為全國消費環境優化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鄂州樣本。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