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中指出,《建議》與“十四五”規劃一脈相承,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要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所謂主題,最初是音樂術語,指樂曲中最具特征并處于優越地位的那一段旋律——主旋律,是樂曲的靈魂。將其引申到經濟社會發展領域,是指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影響和戰略性意義的核心問題。為什么繼續把推動高質量發展確定為“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對高質量發展作出深刻而全面的闡述。就價值取向而言,高質量發展是能夠很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就內在要求而言,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就需求而言,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不斷升級的需求,這種需求又引領供給體系和結構的變化,供給變革又不斷催生新的需求。就投入產出而言,高質量發展應該不斷提高勞動效率、資本效率、土地效率、資源效率、環境效率,不斷提升科技進步貢獻率,不斷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就分配而言,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投資有回報、企業有利潤、員工有收入、政府有稅收,并且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場評價的貢獻。就宏觀經濟循環而言,高質量發展應該實現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循環通暢,國民經濟重大比例關系和空間布局比較合理,經濟發展比較平穩,不出現大的起落。就發展的本質而言,高質量發展,就是從“有沒有”轉向“好不好”。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發展質量上,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把發展質量問題擺在更為突出的位置。同時,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當前,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相對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仍然存在,必須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著力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要看到,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2024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34萬美元,距離中等發達國家水平還有不小差距。要錨定“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突出推動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朝著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目標不斷前進。
【作者趙振華 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