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連潤
11月18日,位于湖北省的房縣至五峰高速公路房縣段項目開工;11月17日,位于河南省的商丘機場開工建設……近期,多個“兩重”建設項目陸續開工。
“兩重”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把“兩重”建設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謀劃和推進,牢牢把握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強化部門協同,注重軟硬結合,推動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重點領域安全能力穩步提升。
專家表示,作為擴大有效投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兩重”建設將是穩增長政策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在相關項目建設的帶動下,基建投資有望保持適度增速。
“兩重”項目加快施工建設
房縣至五峰高速公路房縣段項目全長約31.6公里,建設工期4.5年,采用設計時速80公里、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技術標準建設。項目通車后,交通出行效率將大幅提升,十堰至神農架車程將實現1.5小時直達,十堰至宜昌車程將節省里程約100公里。
除房縣至五峰高速公路房縣段項目外,四季度,多個“兩重”建設項目陸續開工。10月22日,甘川新通道G248線江果河至迭部段一級公路(先導段)開工,對于打通國家路網待貫通路段,構建甘川雙通道格局,加速甘川旅游黃金大通道建設具有重要意義。11月17日,總投資約8億元的商丘機場正式開工,建成后,將進一步強化商丘在全國綜合交通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地位,更好融入服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
2025年,“兩重”建設共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項目,涉及長江流域生態修復、長江沿線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西部陸海新通道、高標準農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網等重點領域。國家發展改革委此前表示,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下達完畢。
2026年是“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地正搶抓政策紅利積極推進項目申報工作,整體呈現出申報熱情高、聚焦政策導向精準儲備項目的趨勢。11月12日,揚州市發展改革委召開的2026年“兩重”建設項目儲備工作推進會提出,聚焦重大基礎設施、民生工程和重點產業項目,緊扣“兩重”政策導向,推動成熟項目盡早入庫,及時動態更新,并強化軟建設配套舉措。北京市9月發布的關于征集2026年市重點工程的通知明確,做好重大項目儲備,項目申報重點包括科技創新及現代化產業項目,聚焦人工智能、醫藥健康、智能網聯汽車、空天技術、集成電路、智能裝備與系統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以及人形機器人、6G等未來產業項目。
建立資金與項目精準匹配機制
作為穩增長政策的著力點之一,“兩重”建設的重要性正在進一步凸顯。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提“兩重”建設,意味著其將在“十五五”時期持續推進,而且為其提供資金支持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規模有可能逐步擴大。未來五年,“兩重”建設將作為擴大有效投資、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同時也是積極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劉向東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兩重”建設,目的在于未來較長時期內加大對“兩重”建設的支持力度,在托舉經濟增長的同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方面,‘兩重’建設項目符合國家長遠發展方向,在‘十五五’規劃中將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重要地位,要統籌‘硬投資’和‘軟建設’,強化部門協同,旨在提高‘兩重’建設投資的有效性,兼顧全國協調發展,避免重復建設。另一方面,強調‘兩重’建設,是主動應對國際環境變化、提升糧食、能源、產業等領域安全能力的關鍵舉措,旨在增強抵御外部風險的能力。”劉向東說。
王青表示,未來的“兩重”建設不僅要用好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還將優化投融資機制,更多吸引民間資金參與,這是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拓寬民間投資領域、優化營商環境的具體體現。
“推進‘兩重’建設,需把握三個關鍵維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分析,在資源配置上,要實現動態優化,不僅要保障資金的充足供給,更要建立資金與項目的精準匹配機制。在實施路徑上,要注重系統集成,重大項目建設必須與制度創新、能力建設同步推進,基礎設施等“硬件”投入需配套相應的管理機制、人才培養等“軟件”支撐,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在治理機制上,要強化協同效能,打破部門壁壘,建立跨領域、跨層級的協調機制,確保各類項目在規劃、建設、運營全周期的協同性。
推動基建投資增速回升
多位專家表示,在“兩重”建設效應持續釋放的背景下,伴隨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逐步顯現,基建投資有望提速。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資金來源看,5000億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已于10月底全部投放完畢,新盤活的5000億元地方債結存限額中亦安排2000億元專項債券額度專門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資建設。伴隨項目資本金到位,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邊際回升。
王青表示,年底前基建投資增速有可能提升,基建投資的宏觀經濟“穩定器”作用將進一步凸顯。“十五五”期間,在“兩重”建設帶動下,基建投資會保持適度增速,在補短板、強基礎、持續推進經濟轉型升級的同時,切實發揮好逆周期調節作用。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預測,往后看,微觀主體投資信心有望逐漸修復,疊加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資金以及專門用于支持部分省份投資建設的專項債券額度落地使用等因素的影響,2026年第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有望企穩。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輝表示,我國投資潛力和空間依然巨大,對于投資增速的變化需要客觀全面的認識。下階段,要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繼續優化投資結構,不斷改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推動投資健康發展,更好發揮投資在擴內需、優供給、惠民生方面的關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