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11月20日電(記者洪澤華)第二屆生物軍控和生物安全東南亞地區研討會于11月18日至20日在廣州舉辦。來自中國和文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代表,以及聯合國裁軍事務辦公室、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等國際機構的代表交流分享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經驗和進展,并就加強公約有效性、提升生物安全風險應對能力等議題交換看法。
與會代表認為,生物科技和產業的發展給全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伴生巨大安全風險和挑戰。應重視并加強生物安全領域合作,更好實現生物領域發展成就造福人類。
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副司長王大學表示,今年正值《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生效50周年。面對日益復雜的生物安全挑戰,國際社會應加強合作、共同應對。中方愿以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治理倡議為指引,與東南亞國家攜手合作,維護共同安全,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推動生物科技的和平利用,共同踐行多邊主義,遵守國際法治,維護聯合國地位,增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有效性,不斷完善全球生物安全治理。
《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秘書處官員丹尼爾·費克斯說,公約履約不僅需要各國制定法律并由多部門協同推進,也需要地區間的跨國合作。中國與東盟國家合辦研討會,為與會各國搭建了交流平臺,有助于彼此分享履約和加強公約有效性的經驗和看法。
印度尼西亞常駐日內瓦代表團參贊雷斯基·庫爾尼亞·伊拉希呼吁各國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完善國內法規。他表示,中國搭建的平臺有助于各國交流地區履約情況和援助合作需求,從而更好落實公約國際合作條款。
加強《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工作組主席、巴西常駐日內瓦裁軍大使弗雷德里科·梅耶爾說,東南亞地區人口眾多,提升地區生物安全水平意義重大。任何國家都無法單獨應對生物安全挑戰,提高生物安全水平需要各國通力合作。
本次研討會由中山大學承辦。中山大學副校長楊東華說,將依托學校雄厚的生物安全科技學科基礎和國家生物安全培訓基地等平臺,進一步推進與東南亞各國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