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廣東考察時指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完善聯農帶農機制,促進農民穩定增收。
“十四五”期間,我國鄉村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但同時,也面臨著產業集群輻射效應不足、產業鏈條短、融合程度低、品牌建設滯后等諸多挑戰。
發展鄉村產業,既要推動特色產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形成業態豐富的鄉村產業體系,也要注重縣域統籌,促進產業集群集聚,強化縣城、鄉鎮與村莊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有機協同。各地要持續強龍頭、補鏈條、興業態、樹品牌,推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強龍頭。截至目前,全國縣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9.4萬家。但是,一些龍頭企業在聯農帶農方面做得還不夠。要培育縣域產業集群,打造“鏈主”企業,帶動上中下游主體協同發展。以龍頭為牽引,依托優勢資源整合,形成規模效應,推動各具特色的鄉村產業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的集聚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補鏈條。對農業來說,鏈條要長,效益才好。要立足特色資源,貫通產加銷,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帶動更多農民群眾增收致富。立足做好“土特產”文章,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縣域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將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的全過程進行深度整合,延伸鏈條,提升附加值,實現鄉村產業鏈的多元化與高效化。
興業態。除了食物供給,鄉村還有休閑體驗、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功能。要挖掘農業農村多元功能,將農業向休閑、旅游、養生、文化、教育等領域拓展。例如,利用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實現鄉村農文旅的深度結合,既吸引游客,又帶動消費,還能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樹品牌。農業農村部已開展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各地要因地制宜制定農業品牌發展戰略,支持農民和合作社參與品牌創建,為農產品“梳妝打扮”,打造高附加值的農業品牌。為此,要改善鄉村交通網絡,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物流效率;推動鄉村數字化建設,開拓電商平臺和互聯網銷售渠道。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中之重。著力壯大鄉村特色產業,既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興業、強縣、富民”目標的現實路徑。在實踐中,尤其要注重聯結和帶動農戶發展,讓農民分享發展成果、獲得產業收益,實現鄉村產業發展與農民增收致富雙贏,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作者:金觀平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