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湯 莉
在同質化競爭加劇與外部環境復雜多變的背景下,中國鋼鐵行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面臨消費結構調整與低碳發展的雙重任務。11月14日至16日,第21屆中國鋼鐵產業鏈峰會暨蘭格鋼鐵網成立30周年啟動大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嘉賓結合宏觀經濟形勢,圍繞鋼鐵市場供需格局演變、行業機遇與挑戰應對、行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等議題展開解讀與分享,并指出,行業需凝聚共識,以創新驅動發展,以協同創造價值,共同推動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展望未來,“十五五”時期,鋼鐵行業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引下,加快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
為著力破解供需失衡難題,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等部門于9月印發《鋼鐵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力促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對于推動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夏農認為要從供需兩側協同發力。他強調,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制造業升級帶來的新材料需求。在產業協同方面,要強化產業鏈協作,推進國內鐵礦資源開發,同時推動更高質量的國際化布局,持續提升行業抗風險能力。
其間,供應鏈協同創新升級的助力不容忽視。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蔡進提出,鋼鐵行業必須加快構建現代化供應鏈體系,以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通過創新打通供應鏈協同關鍵環節,將有效助力鋼鐵行業突破發展瓶頸,提升整體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他認為,當前鋼鐵行業要重點推進三個轉型:在數字化方面,要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全鏈條協同創值;在綠色化方面,要統籌推進節能減排和能源結構優化,實現可持續發展;在國際化方面,要積極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機遇,拓展海外市場布局。
針對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建議,要加快推進技術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完善綠色設計與會計準則體系,積極拓展鋼結構建筑應用場景,并前瞻布局新能源領域。他特別強調,企業應以更加穩健的步伐推進國際化布局,通過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民建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馬光遠強調,面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中國制造業需在保持產業鏈優勢的同時,著力突破關鍵技術領域的“卡脖子”問題。
結合今年鋼鐵的價格走勢,友發集團高級顧問、蘭格鋼鐵網資深專家韓衛東指出,行業將迎來關鍵拐點。他強調,當前鋼鐵總需求與總產能已步入峰值區間,鐵礦石等原料供需格局生變,疊加行業改革與國際貿易秩序調整,傳統經營邏輯正被打破。企業應調整思維、聚焦高質量發展,通過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優化經營管理提升競爭力,以穩健經營應對行業調整期,把握新一輪發展機遇。
事實上,面對經濟新常態,不少鋼鐵企業正主動求變,不斷夯實質量與創新基礎,持續增強產品競爭力。敬業集團從資產整合、全球布局、高附加值品種鋼研發及服務升級等方面發力,搶占發展先機;冶控集團通過創新全廢鋼電爐短流程工藝,建立了覆蓋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產品應用的全生命周期生態制造體系;友發集團堅持創新驅動與綠色發展,累計投入數億元建設綠色工廠,并持續拓展鋼管應用的邊界;魯麗集團聚焦技術創新、品質升級與多領域協同發展,在高端無縫鋼管等領域持續深耕,積極推動產品升級……
蘭格與鋼鐵行業共行三十年,伴隨并見證了中國鋼鐵工業從追隨者到引領者的華麗蛻變。蘭格集團總裁劉陶然表示,蘭格將深耕人工智能技術,讓數據服務更智能、更貼心,用科技創新賦能產業未來,推動中國鋼鐵產業更穩健地邁向全球價值鏈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