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福州訊(劉順林 記者張文章)記者近日從福建省莆田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獲悉,為切實提高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滿意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莆田市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莆田市市場監管局聯合部署開展2025年度食品安全領域短板攻堅行動,已取得明顯成效。
開展食品生產加工質量提升行動。深化食品安全風險排查防控,嚴厲打擊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及非法添加、摻雜摻假等違法行為,強化肉制品、食用植物油、糕點、包裝飲用水等重點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進食品小作坊治理提升。截至10月底,共檢查食品生產企業207家次,發現問題并整改企業68家次,檢查小作坊156家次,發現問題并整改小作坊59家次。
加強食品流通領域質量安全監管。開展農村假冒偽劣食品突出問題專項整治,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食品安全突出問題,切實維護消費者身體健康和合法權益。持續推進食品安全“一品一碼”全過程追溯體系建設,督促食品生產經營者錄入食品追溯信息至省“一品一碼”平臺。截至10月底,累計檢查農村地區食品生產企業和小作坊320家次,檢查食品銷售主體9353家次,發現問題隱患1295家次(含抽檢監測、網絡監測),立案查處832起。
積極打造“食品安全流動快檢便民惠民”市級治理品牌。各縣區共開展流動快檢56場次,快檢2401批次,未檢出問題食品。開展餐飲行業食品安全整治,以節假日為重點時段,加大餐飲服務者監督檢查力度,突出外賣平臺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監督檢查。持續開展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發揮“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監管作用,提升監管效能,公開學校食堂后廚視頻,強化社會共治。截至10月底,共檢查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1699家次,立案查處46起。累計檢查中小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食堂承包企業及大宗食材供應企業等4類主體714家次,責令整改問題1148個,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1起。下發3份提醒敦促函,1份工作情況通報,移送線索4條,問責11人次。全市現有在營學校食堂544家,已實施“互聯網+明廚亮灶”學校食堂544家。線上抽查發現問題984個,952個已督促整改到位。
積極履行進口食品安全監管職責。持續開展進口食品2025年“國門守護”行動,綜合運用源頭治理、強化責任落實、嚴格口岸把關等措施,嚴把進口食品安全關口;強化食品監督抽檢和風險監測,對存在安全問題的進口食品嚴格實施100%退運或銷毀,出口食品不合格檢出率不超過3%;助力食品多元化戰略,在促進優質食品進入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助力更多的“莆味”食品拓展更大的國際空間;強化部門內外聯系,深化協作協同,穩步筑牢進出口食品安全常態化合作機制。截至10月底,抽檢進出口食品359項次,合格率99.72%。認真落實海關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嚴格進口食品進口商備案管理,備案5家次。
加強食品生產加工、流通、餐飲服務、網絡訂餐和食用農產品種植養殖等環節監管,及時發現并處置問題隱患,堅決守住食品安全底線。圍繞人民群眾消費量大、關注度高的食品,聚焦高風險的領域、品種和區域,加大食品檢驗檢測力度,抓好不合格食品后處置工作。截至10月底,共組織全市食品、食用農產品抽檢16244批次,合格率98.58%。
持續實施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開展水產領域食品安全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加大食品安全犯罪打擊力度,有力維護群眾“餐桌安全”和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