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6日,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由中國醫藥商業協會組織,輝瑞中國支持,臨床專家、高等學院學者及藥品零售企業共同參與制定的《零售藥店偏頭痛治療藥學服務規范》(下稱《規范》)正式啟動編寫工作。作為國內首部針對零售藥店場景的偏頭痛藥學服務標準化文件,該規范將填補零售藥店在偏頭痛用藥指導、患者管理等領域的標準空白,為我國約1.3億偏頭痛患者構建“家門口”的健康保障網絡,破解“就診率低、用藥不規范、自我藥療風險高”的核心困境。
被低估的疾病負擔與診療缺口
偏頭痛,這個被許多人誤解為“普通頭痛”的疾病,實則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神經系統失能性疾病。“偏頭痛是一種反復發作、多為單側的中重度搏動性頭痛。”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頭痛科主任醫師王永剛指出,其典型癥狀包括惡心、嘔吐、畏光和畏聲等,發作時患者往往難以正常活動。更嚴峻的是,偏頭痛與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密切相關。有先兆偏頭痛患者罹患缺血性卒中風險是普通人群的2.17倍。
同時,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同樣驚人。數據顯示,偏頭痛患者每年生產力下降最多可達89.2天。2023年,中國由偏頭痛造成的間接社會經濟損失高達10718億元,約占當年GDP總量的1%。然而,與疾病嚴重性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診療現狀的困局。中國約1.3億偏頭痛患者中,就診率僅為52.9%。“許多患者不認為偏頭痛是需要就醫的疾病,首選‘硬扛’或自行購買止痛藥。”王永剛表示,自我藥療如果用藥不當,會導致偏頭痛患者發展為藥物過度使用性頭痛(MOH),陷入“越治越痛”的惡性循環。
藥店“規范化健康服務”提級,筑牢“家門口”偏頭痛防線
全國有近68萬家零售藥店,零售藥店作為分布最廣、觸達率最高的健康服務終端,構成了覆蓋城鄉的醫藥服務網絡。要想做好偏頭痛患者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務,藥店網絡就需要通過統一規范,形成系統化的專業服務體系,提升患者用藥體驗。
“協會推動制定此《規范》的初衷,是為了順應國家健康戰略、引領行業轉型升級,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石晟怡表示:這份《規范》有三個層面的意義:于國家,是踐行“健康中國”戰略,推動健康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于行業,是踐行高質量發展;于患者,則是守護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質量,打通慢病管理“最后一公里”的具體實踐。
藥店是離患者最近的健康守護者。在輝瑞中國商務與零售部負責人曹智看來,《規范》為藥店提供了偏頭痛藥學服務的“操作手冊”與“質量標尺”,使其能有效識別患者、提供指導并引導至正規診療路徑,從而轉型升級為偏頭痛防治的“前沿哨點”與治療依從性的“穩定基石”。
曹智表示:“‘健康中國’的宏偉藍圖,其核心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最終要體現在每一位患者切實的健康改善上。輝瑞支持此《規范》,正是為了將‘以患者為中心’的承諾,轉化為切實解決患者未盡需求的健康服務。我們希望通過構建一個從創新研發到創新服務的高質量生態體系,讓藥店成為傳遞這種關懷的社區驛站,讓偏頭痛患者不被頭痛困擾、回歸健康生活。”
據悉《規范》的核心內容將圍繞基礎要求、核心服務、院店聯動等幾大板塊展開。高濟健康首席執行官龔建軍坦言,規范的落地不僅為藥店服務升級提供了清晰的路線圖,也對藥店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挑戰在于,我們必須加快人才結構優化、服務流程再造與數字化能力建設。”
但他更強調規范所帶來的深遠價值。他指出,“未來,零售藥店將以《規范》為指引,把遍布城鄉的每一家門店,打造成為標準化、專業化的‘社區健康驛站’,推動專業服務真正下沉基層,讓偏頭痛等常見病的藥學服務更加規范、優質、可及,共同為‘健康中國’構建更普惠、更專業的健康服務新生態。”
創新藥+規范服務,打通偏頭痛全病程管理
《規范》的啟動,恰逢偏頭痛治療領域創新成果加速落地的關鍵期。以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受體拮抗劑為代表的特異性治療藥物,已為患者帶來全新選擇。“去年,我們將全球首個*可同時用于偏頭痛急性期和預防治療(預防治療中國暫未獲批)的新一代小分子CGRP受體拮抗劑口崩片瑞美吉泮(樂泰可?)引入中國。”輝瑞中國偏頭痛領域業務負責人陳曄介紹,這類藥物精準作用于偏頭痛發病關鍵通路,既能快速緩解癥狀,又能規避傳統藥物的安全性風險,“但創新藥的價值實現,離不開規范的藥學服務支撐——《規范》將確保這些藥物在院外醫療渠道也得到規范的使用,患者最大化獲益。”
王永剛進一步指出,《規范》的核心價值在于可以系統性地串聯起“醫院診斷—藥店督導—患者管理—醫院評估”的服務閉環,為實現偏頭痛的全程、規范管理奠定基礎。
上藥控股有限公司零售業務負責人李志剛則對行業未來充滿期待:“《規范》不僅是一份標準,更是撬動產業融合的支點。”他表示,隨著規范落地,零售藥店可與制藥企業合作開展患者管理項目,與醫療機構打通數據接口,探索“藥店+保險”等創新服務模式,這些變化最終都將轉化為患者可感知的健康改善。
石晟怡表示,作為針對零售藥店場景的偏頭痛藥學服務規范,《規范》編寫的啟動不僅是應對我國患者需求的系統性舉措,更為全球慢性病社區化管理提供了實踐參考。在進博會這一國際化平臺發布,既體現了中國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標準創新能力,也彰顯了以患者為中心、多方協同解決公共衛生問題的中國思路。
隨著《規范》編寫工作推進,一個由創新藥物驅動、標準化服務支撐、全病程管理覆蓋的偏頭痛健康生態正在成型。這一生態的核心,始終是1.3億患者的健康需求——讓每一位偏頭痛患者無需“硬扛”,在家門口就能獲得規范、專業的健康服務,正是《規范》啟動的最終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