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安全”始終是國家治理的重要議題。《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法規持續完善,各地也不斷推進“互聯網+監管”“智慧食安”等舉措,構建全過程可追溯、可量化的現代監管體系。在這一過程中,“明廚亮灶”逐漸從一項食品安全工程成長為餐飲行業數字化治理的重要抓手。特別是隨著中國電信、淘寶閃購對于明廚亮灶2.0的推廣,該體系所承擔的功能已遠遠超出監管范疇,而正在深刻重塑餐飲業的經營邏輯、品牌結構和競爭方式。
當前,中國餐飲行業正在經歷一次消費結構與認知結構的雙重轉折。預制菜話題引發廣泛關注,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加工過程的可視性與透明度,“看得見的衛生”和“看得見的制作”正在取代過去的“價格敏感”“速度敏感”,成為影響下單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透明化不再是監管要求,而成為一種新型品牌資產。明廚亮灶2.0的出現,恰恰契合了這一趨勢:它不僅提高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更成為商家贏得消費者信任、獲得平臺流量、提升品牌競爭力的重要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餐飲商家對于明廚亮灶的態度也正在發生根本變化。過去,商家普遍認為明廚亮灶帶來額外監督甚至“反人性”。攝像頭一旦打開,后廚的每個動作都暴露在公眾眼前。但當透明化與技術賦能結合,“被監督”正變成“助經營”。AI自動巡檢、流量扶持機制、消費者行為結構性變化等因素疊加,讓明廚亮灶不再是負擔,而是優質商家突破競爭的利器。
這種變化首先來自技術的躍升。傳統明廚亮灶的最大痛點是“裝了沒人看”。監管部門缺乏足夠人力持續監看,餐企總部也難以承擔專職稽核成本,導致其實際效果有限。而明廚亮灶2.0依托AI巡檢,將“看不看”變成“自動看、智能看、實時提醒”。以淘寶閃購與釘釘推出的“食安釘”為例,AI可識別員工未戴口罩、操作臺未清潔、食品交叉污染等問題,并第一時間提示門店處理,實現自動記錄與整改閉環。過去人工線上稽核一天最多查看四家門店、線下稽核一天僅能跑兩家店,AI巡檢則支持“一人管百店”。這不僅顯著降低企業管理成本,也提升了企業對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信心,使明廚亮灶從技術瓶頸走向管理能力。
更重要的力量來自消費端。預制菜爭議下,消費者對餐飲透明化的需求激增,后廚展示成為影響下單的關鍵變量。以王春春雞湯飯為例,品牌強調“每天四小時現熬雞湯”,但消費者難以直接看到熬制過程,容易誤以為使用預制湯底。過去若依靠廣告自證,成本可觀。而接入明廚亮灶后,真實后廚直播成為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消費者可直接看到從早上七八點開始的熬湯過程,品牌可信度顯著提升,外賣單量增長28%,老顧客復購率提高19%,好評率提升23%。實踐證明,當透明化成為真實資產,明廚亮灶就從成本中心變成了增長引擎。
行業中越來越多商家愿意主動擁抱明廚亮灶,正是基于這種由技術與消費趨勢共同推動的價值重構。淘寶閃購近期啟動的“明廚亮灶2.0”推廣計劃,聯合中國電信、海康、螢石、地方市場監管部門、釘釘等共同構建跨平臺AI協同生態,為商家免費提供攝像頭設備、AI巡檢服務和數字化管理工具,并在流量側給予明廚亮灶店鋪專屬展示機會、會場扶持和搜索加權。透明化從此與流量、口碑、曝光直接綁定,使明廚亮灶成為新的“經營資源”而非單純的監管要求。
更深層的意義則體現在行業治理模式的變革上。過去的食品安全治理依靠監管部門抽查,而明廚亮灶2.0通過AI巡檢、騎手隨手拍、消費者點贊評價等機制,構建了一個“多源感知—智能預警—快速整改”的現代治理體系。監管部門可基于數據進行精準監管,平臺承擔更多公共責任,商家通過透明管理降低輿情風險,消費者也成為共治參與者。這一結構推動了食品安全治理能力現代化,也推動了行業管理模式從“監管型”轉向“協同型”。
從全行業看,明廚亮灶2.0正在改變餐飲市場的競爭邏輯。透明競爭力正在成為未來餐飲企業的重要分水嶺。堅持規范操作、保持高衛生標準、能夠接受公眾檢驗的企業,會在透明體系中自然脫穎而出,獲得消費者的信任與平臺的流量支持。而依賴低標準、低透明度的門店,將在新競爭結構中逐漸被淘汰。這種機制推動行業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續、更高質量的生態。
在國家倡導消費提振、強調食品安全、推進數字治理的大背景下,明廚亮灶2.0不僅是監管手段創新,更是餐飲行業提質升級的重要抓手。透明化治理讓消費者更放心,讓管理更高效,讓優質商家得到真正的市場回報。對于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餐飲行業而言,“看得見的后廚”不僅關系安全與合規,更關乎信任、品牌和增長。
明廚亮灶正從監管“緊箍咒”走向行業“金箍棒”,為中國餐飲業打開一個更加透明、更加健康、更加高質量的新未來。(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