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奕萱
在消費市場持續復蘇與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消費者對小家電的需求早已超越基礎功能,轉向對質感、智能交互、個性化設計等方面的追求,這種需求轉變驅動小家電企業加速創新升級。
擴產是企業承接市場需求、鞏固競爭優勢的關鍵抓手。今年以來,小家電相關企業擴產動作頻頻。11月20日,浙江比依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依股份”)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申請獲證監會同意注冊批復,公司此次定增擬募資4.82億元,將全部用于中意產業園智能廚房家電建設項目(二期),項目建成后,公司將實現年新增1500萬臺小家電產能。
對于此次擴產,比依股份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本次募投項目是公司在生產、研發領域的重大提升,旨在進一步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同時,公司擬擴充咖啡機、環境電器等產品的產能規模,豐富產品結構,構建更完善的小家電生態體系,助力提高公司產品的市場占有率。”
11月8日,寧波德昌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昌股份”)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申請獲上交所審核通過,公司擬定增募資15.40億元,其中部分資金將用于年產120萬臺智能廚電產品生產項目,為公司擴大該領域業務版圖,滿足未來市場拓展需求提供重要支撐。
值得關注的是,在聚焦國內產能升級的同時,“出海”布局已成為當下小家電企業擴產的另一重要方向,眾多企業紛紛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尋求新的增長空間。
具體來看,通過定增募資,德昌股份擬將3.43億元投入泰國廠區年產500萬臺家電產品建設項目,1.75億元投入越南廠區年產300萬臺小家電產品建設項目,旨在深化主營業務全球化發展戰略,提升公司國際影響力。
今年6月份,愛仕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仕達”)發布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子公司愛仕達(香港)有限公司,在越南設立孫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并投資建設炊具、小家電和工業機器人項目,項目總投資擬不超過1.5億元人民幣(約合2084.52萬美元);8月份,專注于電飯煲、慢燉鍋等廚房小家電產品的廣東鴻智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擬與印度尼西亞本土企業PT.KUMALA LESTARI INDAH合作在印尼設立合資公司,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包括但不限于小家電產品的研發、制造、銷售及出口業務。
對于今年以來多家小家電企業推進擴產,記者采訪多位行業專家了解到,這主要緣于“三重推力”。
從需求端看,海外消費回暖疊加東南亞、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滲透率提升,構筑起外銷新增長極;國內市場則呈現“品質化、健康化、智能化”升級趨勢,中高端品類持續保持增長韌性。
在制造端,國內制造成本邊際改善(能源、物流成本優化)與智能制造投入回報期縮短,讓擴產具備更強經濟性。
另外,資本與政策層面的支持也為企業擴產注入了強大動力。一方面,再融資通道的逐漸暢通,為企業提供了便捷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國家及地方政府出臺的專項資金扶持政策與產業引導政策,為相關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不過,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輪小家電企業擴產絕非規模競賽,而是關于產能升級、全球化布局的綜合比拼。貝恩創效管理咨詢(上海)有限公司總監潘俊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真正的行業勝者,將是那些能借助擴產實現組織效率提升與技術能力躍遷的企業,這也將成為小家電行業下一階段的核心競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