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投資人習慣追逐熱點,段永平卻與這種熱鬧保持距離。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張文靜
大部分時候,段永平看起來很謙遜、坦誠。他拒絕被神化,盡管外界關于他的傳說一直在流傳。但他說自己胸無大志,是個普通人。他不止一次坦白自己“搞不懂”,搞不懂英偉達,也沒搞懂谷歌。
只有一次,他沒有謙虛。提起網易那筆收獲百倍回報的投資,他坐在椅子上,微微晃了晃身子,臉上露出狡黠的神色,說“那當然,我是誰啊?我做游戲出身的呀,我可懂游戲了。”他將這次成功歸功于他懂游戲。
從步步高“退休”20多年后,段永平近日罕見露面,與投資者社區雪球創始人、董事長方三文進行了一場深度對話,盡管內容并未超出過去他散見于各個社交平臺的觀點,但仍受到了投資者、企業經營者的熱捧。
段永平的獨特性在于他于實業、投資的雙重成功。實業領域,他創立小霸王品牌,后成立步步高公司。投資領域,他也創下了諸多成功案例,包括長期持有網易、蘋果、茅臺等公司股權。人們將他視為“中國的巴菲特”,試圖從他的只言片語中探得企業經營、投資的真經。
胸無“大”志
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童年時跟隨父母下放至江西安福縣,輾轉于各個農村,上中學的時候搬回了南昌旁邊的石崗,后來考上浙江大學。小時候雖然吃過不少苦,父母卻并不太管他,給了他充分的安全感,所以他從小就習慣自己做決策。
段永平有一個習慣,遇到不喜歡做的事、不合適的地方,他會迅速離開。1982年,段永平大學畢業,被分到北京電子管廠。因為不滿意所在的工作環境,隨后考取了中國人民大學計量經濟學的研究生,畢業后南下到廣東打拼,那是1989年。
剛去廣東時,他進了一家叫星河音響的小公司,這家小公司在那年招了50個研究生、100個本科生。段永平待了幾個月就跑了。后來到了小霸王,那時候同事們天天一起打游戲,他喜歡打游戲,而他真正起家也是從游戲開始。
“小霸王”讓段永平一戰成名。但老板承諾的股份從三七開,變成了二八開,再后來變成一九,遲遲無法兌現。1995年,他出走小霸王,去東莞創辦了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2001年,剛滿40歲的段永平,放下功與名,早早退休。段永平曾在采訪中透露,他搬去美國是為了家庭。在與網友互動中,他說,家庭是最重要的,與人生階段無關。更早的時候,有人問他,如何平衡愛情與事業?他說:“不會,所以搬美國了。”
1999年,段永平將步步高拆分成三家獨立公司,麾下眾人各掌帥印,后來因此演化出了OPPO、vivo、小天才等一眾“步步高系”企業。他自己,在2002年底移居美國,從此打球、養育兒女,并走上了投資之路。
有人為段永平放棄事業、選擇投資感到遺憾,他不認同,稱只是因為“弟兄們比我能干而退休得比較早而已”。他覺得自己像《功夫熊貓》里的烏龜大師,打不過誰,就把位置交給年輕人了,結果發展得不錯。他坦言自己懶散隨意,不是一個好的CEO人選,最高興的事就是他不在一線,但公司做得比他在的時候好。
段永平總說自己是一個胸無“大”志的人。他說的胸無“大”志,指的是腳踏實地的做事態度,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很多人認為財務自由,取決于財富的擁有量,但在他看來,不為錢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擁有了財務自由了。他對自己的定義是:一個普通人,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不為清單
總有人問段永平,步步高和后來“步步高系”企業的成功秘訣,“人們常說的那些:廣告、員工股份分享、經銷商入股、網點密布、線下渠道等,都是不對的!我們的秘訣其實就是:本分+平常心。”
“本分就是做對的事情,把事情做對。”段永平說,平常心就是在任何時候,尤其是有誘惑的時候,能夠排除所有外界的干擾,回到事情的原點,辨別事情的是非與對錯,知道什么是對的事情。
段永平讀大三的時候,無意中看到德魯克的一句話,叫“做對的事情和把事情做對”,這讓他深受觸動。他發現,凡事只要花五秒鐘想一下,一輩子會省很多事。在他公司里,當討論一個業務有沒有錢掙的時候,會先問一句話——“這是不是一件對的事?”如果感覺是不對的事情,就很容易停止,如果只是考慮有沒有錢掙,就會復雜得多。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對的事情,那一定知道什么是錯的事情。所以,段永平說,做對的事情,可以理解為不做不對的事情。還可以理解為,發現自己錯了馬上就改,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因此,步步高建立了“不為清單”。其中,段永平說的最多的一條是“不做代工”。
有一次,段永平和郭臺銘吃飯聊天,郭臺銘問段永平,為什么你們這么厲害?段永平回答,“我們有個不為清單,比如不做代工,做代工打不過你們。”當然,他的意思并不是代工不好。步步高希望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將所有資源投入自己的產品上。而做代工,已經有專業公司,長遠來看,步步高打不過那些做專業代工的公司,所以干脆不做。
段永平任步步高CEO的時候,沃爾瑪的供應商曾找到他,說要下100萬臺VCD的單子。段永平在電話中直接回絕了。對方疑惑,“難道你都不想談價錢嗎?”段永平說,“對,不管什么價錢我都拒絕,反正你也不會給我好的價錢,談來談去浪費大家的時間。”當時,他還類似地拒絕過南方貝爾的代表要下的“巨量”電話機訂單。
步步高的“不為清單”里,還包括不討價還價、不賒賬、不拖欠貨款、不晚發工資、不做不誠信的事情、不攻擊競爭對手等等,其中有些是在做的過程中建立的,有些則來自本分。段永平說,不做的事,讓他們少犯很多錯誤。
買股票就是買公司
退休后,段永平的主業變成了投資。搬去美國,他閑散下來,但也不能天天24小時打球。后來他想,投資好像跟生意、跟企業有關。他開始買書研究,看圖看線,但看不懂。直到看到了巴菲特說的一句話——“買股票就是買公司”,他突然明白了。后來他反復強調,投資的本質不是股票價格的漲跌,而是你是否真正理解這家公司。
他敢于投資網易,就是因為他懂游戲、懂網易。2001年,正值互聯網泡沫破裂,美股大跌,剛剛赴美上市的網易股價也跌破1美元。2002年,段永平在公開市場以200萬美元買入152萬股網易股票,后來又繼續增持到205萬股票,大約占到網易總股本的6.8%。
回想起那幾個月的情景,段永平用了一個詞“孤獨”。從開始買網易股票,到網易跌破1美元滿3個月的時候,每天的買單有一半是段永平的,“當時確實感覺很孤獨”。尤其最后一天,他一下買了接近50萬股。據說,那天賣的人害怕網易被摘牌,而段永平想法非常簡單,他認為買的是公司,上不上市無所謂。后來他感嘆,“孤獨有時候確實價值連城。”
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在他滿倉買了網易后,6個月漲了20倍,到2010年左右退出時,他賺了100多倍。
這筆投資后來不斷被投資者提起,有人問段永平,如何判斷出網易的價值?他說,就像自己經營的公司,中途沒有賣掉網易,主要取決于自己對生意的理解,而能在網易賺到100多倍,是因為他在做小霸王時就有了很多對游戲的理解。當然,他也提醒,持有網易那么久,也在于那些錢對他而言并不多,因此可以理性地去思考事情。
很多投資人習慣追逐熱點,段永平卻與這種熱鬧保持距離。過去二十多年,段永平下過重注的公司,包括網易、雅虎、蘋果、茅臺、騰訊、拼多多等,屈指可數。他稱,過去十幾年,他實際上只真正看懂了兩家公司,蘋果和茅臺。算下來,平均六年才看懂一家。
他投蘋果,因為洞察到蘋果生態的差異化價值;他敢于重倉茅臺,是因為他相信茅臺的稀缺性和文化壁壘;甚至騰訊,在他沒有完全看清前,也只會小比例地購買。
在段永平的投資哲學里——你懂得,才是你的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