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賈 麗
近日,宇樹科技完成IPO輔導,再次點燃機器人產業資本熱潮。今年以來,具身智能企業密集沖刺資本市場,折射出行業蓬勃發展的態勢。這一熱潮的形成,得益于市場、政策等多重戰略機遇的疊加。而誰能率先擁抱資本市場,就能贏得技術研發、產能擴張和市場開拓的先發優勢。
然而,熱潮之下更需冷靜思考:擁抱資本市場,部分企業搶得先機,產業洗牌卻也已悄悄醞釀。在筆者看來,面對機遇與挑戰,機器人企業必須要具有清晰的戰略思路,以及堅定不移的執行力,才有可能脫穎而出。
其一,深耕技術“護城河”,避免“空心化”。當前部分企業過度追逐概念炒作,核心零部件卻依賴進口。企業應聚焦關鍵技術,如高精度減速器、智能控制系統等,通過產學研協同,實現突破,并以此構筑自身核心競爭力。
其二,加快實現商業化。機器人產業不能僅停留在實驗室,而是必須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企業可聚焦工業、醫療、養老等場景需求,打造“技術+服務”整體解決方案。例如,針對制造業痛點,開發機器人柔性生產線;針對老齡化社會,研發陪護型服務機器人,以真實需求驅動產品迭代,實現從“樣品”到“商品”的跨越。
其三,構建“生態化”協作網絡,避免單打獨斗。機器人產業涉及硬件、軟件、算法等多領域,企業需摒棄“閉門造車”思維。一方面,可聯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共享技術資源;另一方面,主動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例如,通過開放平臺吸引開發者,構建機器人應用生態,以開放共贏降低研發成本、加速市場滲透。
不盲目迎合熱點,沉下心來,堅持創新、洞察市場、實現突破,相關企業才有可能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機器人賽道脫穎而出,才有望吸引資本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