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凌晨3時30分,鄭州工務機械段維修三車間搗固2班的青年“針灸師”們正趁著太行山的夜色陸續來到搗固車旁,準備前往侯日通道磨灘站至盤古寺站區間開展線路搗固作業。

橫跨山西、河南、山東三省的侯日通道,是全國煤炭運輸的“黃金命脈”,這里承載著全國約30%的煤炭運輸任務。每年,超過2億噸的煤炭從這條通道運出,源源不斷為電力、鋼鐵等基礎產業輸送“血液”。為保障這條能源動脈的暢通,自10月27日開始到11月13日,這個段將利用18個“天窗”點,對侯日通道磨灘站至盤古寺站區間上、下行46公里的線路進行搗固作業。

負責此次作業的這個車間班組共有23名大型養路機械司機和操作人員,他們用青春和汗水踐行著守護運輸安全的使命。在這支隊伍里,45歲以上的職工僅有5人,18名青工占班組總人數的近80%。其中25歲以內的就有16人。
4時10分,00后青工邵曉陽開始對搗固車進行環車檢查。他時而彎腰查看部件,時而鉆車底排查隱患,時而于車體之間上下穿梭,熟練地對電氣、走行、液壓等關鍵部位逐一檢查,不一會兒就檢查完畢。

“盤古寺車站,06588無線列調試驗。”4時30分,青年司機鄭迪航通過無線列調系統與盤古寺進行發車前的聯控。
5時,搗固車緩緩啟動,這群“針灸師”們從盤古寺車站出發,駛向磨灘站。
“磨灘站,57201接近?!编嵉虾酵ㄟ^無線列調系統與磨灘站值班員進行聯控。6時12分,他們準時到達磨灘站。
“大家注意了,調度命令已下達,可以開始作業?!?時30分,隨著施工負責人王興建一聲令下,這群“針灸師”各司其職,駕駛2臺搗固車緩緩駛入磨灘站至盤古寺站區間,開始線路搗固作業。
在搗固車內僅6平方米的方寸空間內,青工支晨曦專注地操縱著DWL-48型搗固車的搗固裝置。他眼、手、腳默契配合,動作精準嫻熟,如同技藝高超的中醫,通過對線路“針刺穴位”般精準的操作,調理著線路的狀態和性能。
9時10分,施工順利結束。鐵路“針灸師”們有序地返回磨灘站進行施工作業銷記。

11時10分,他們順利返回盤古寺站駐地。此時,后勤班組廚師楊平、張義榮早已忙碌起來,精心烹制著當天的午飯,蘿卜羊肉、麻婆豆腐的香氣在駐地彌漫開來。為了讓職工們感受到家的溫暖,后勤班組每天都會變換菜品花樣,紅燒牛肉、肘子、燉羊肉等佳肴輪番登場?!艾F在天氣轉冷,不光要讓伙計們吃飽,更得讓大家吃好!”車間黨支部書記于偉指著墻上的每周食譜說道。

14時30分,午休過后,職工們再次來到搗固車旁,開始了2個小時的車輛檢查保養工作。這不僅是對搗固車的悉心呵護,更是他們對鐵路運輸安全許下的鄭重承諾——只有設備時刻保持良好狀態,才能為后續施工作業筑牢安全防線。
19時,夜幕低垂,遠處的夕陽早已躲進了山巒,巍峨的太行山與橙黃色的宿營車漸漸地被深藍色的夜幕包裹。但宿營車內卻燈火通明,暖意融融。職工們卸下日間的疲憊,各自尋找著放松方式:有的圍坐在一起下象棋;有的對著手機屏幕與許久未見的家人視頻通話;還有的在綜合車上健身、唱卡拉OK。

暖色的燈光透過宿營車的車窗灑在外面,灑向山野,此起彼伏的歡聲笑語,為寂靜寒冷的太行山增添了濃濃的暖意,也默默訴說著這群青年 “針灸師” 們對崗位的堅守與無私奉獻。(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 通訊員 祁映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