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寧波余姚市,中意寧波生態園。
空中俯瞰,領克汽車余姚工廠車間的屋頂鋪滿光伏板。這些光伏板年發電量超過2000萬千瓦時,為企業節省電費支出約1500萬元。
光伏發電具有清潔、可再生、無污染等特點。此前,寧波地區光伏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成為浙江首個光伏裝機突破千萬千瓦的城市。
推進光伏落地,賦能綠色發展
寧波象山縣高塘島鄉,422個足球場大小的長大涂灘涂光伏發電場,總裝機容量300兆瓦,年均可向電網輸送3.4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滿足11萬戶居民全年用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萬噸。
近幾年,寧波利用慈溪、象山、寧海等地沿海灘涂、水庫和農業用地資源發展光伏電站。截至今年上半年,寧波全市光伏裝機1024萬千瓦,分布式光伏裝機容量868.87萬千瓦,占光伏總容量的84.8%。
“寧波工業企業眾多,工廠屋頂成為光伏發電的重要載體。”國網寧波供電公司發展部副主任張振龍說,團隊整合衛星遙感測繪的屋頂資源數據、氣象部門光照預測信息,構建智能導航系統,實現光伏選址可評估、消納能力可預警、建設方案可優化。
走進寧波奉化區蕭王廟街道滕頭村,家家戶戶的屋頂鋪滿了光伏板。如今,社區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正式并網投運。項目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并網方式,預計年均發電量約193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924噸。
滕頭村村集體承擔屋頂光伏的鋪設成本及運營費用,村民僅需提供屋頂資源。在滿足全村集體用房用電需求的同時,每年可為村集體增收超50萬元,并根據每戶村民屋頂“貢獻”情況進行分配。
構建調控體系,實現協同發展
光伏發電賦能綠色發展,也讓電網調度運行面臨新壓力。張振龍說,光伏的“雙刃劍”效應在三季度最明顯,為迎峰度夏提供了重要電源支撐,但容易因為極端天氣“掉鏈子”。
極端天氣下,供電平衡如何保障?今年國網寧波供電公司應用人工智能新能源發電預測技術,開展新能源發電特性研究,運用人工智能高精度功率預測算法,分布式光伏功率預測準確率穩定在96%左右。
今年5月,新型電網調度控制系統在寧波部署并投入運行。“通過這個系統自動決策控制,可以對光伏發電站點進行遠程調節,讓電力調度實現實時響應和交互,提升電網運行安全水平。”國網寧波供電公司調度控制中心方式計劃室主任賀旭說。
解決供需錯配問題,既要做好調配,也要完善新能源儲能設施建設。
夜幕降臨,寧波舟山港燈火通明,海岸線旁矗立的風機與上萬平方米的光伏矩陣交相輝映。國家電網寧波舟山港梅山風光儲一體化項目,風機、光伏板將港口的自然風光轉變成電能,為停泊的巨輪、忙碌的集卡和不停運轉的龍門吊等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用不完的綠色電能去哪?它們將匯聚到容量為“1兆瓦/2兆瓦時”的儲能設備里“儲存”,以備港口用電高峰期時使用,多余的綠色電能則并入國家電網。截至目前,項目累計發電量已超4000萬千瓦時,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4萬噸。去年,寧波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133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12.2%。
全程數字管控,算清費用賬單
在奉化區中原萬楹工業園區,廠房屋頂上一塊塊光伏板熠熠生輝。
“土地產權歸屬園區,園區企業無法單獨立戶裝表。電費抄錄、結算、收取等工作全靠園區人工處理,十分混亂。”曾經,企業負責人王剛志十分頭疼。
用電是不是多算了?電費結得準不準?同樣的問題,困擾著園區負責人陳磊:廠房屋頂的光伏規模小、分布散、投資主體多,一到電費結算,光伏投資方和用戶對到底該結多少電費,總是吵得不可開交。
2019年起,國網寧波市奉化區供電公司聯合國網浙江綜合能源公司專業團隊,打造“陽光掌柜”全流程數字化結算體系并持續優化。中原萬楹工業園區中控室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相關用電數據。王剛志打開手機里的用電賬單,園區總表電量、分表電量、電價、電費等一目了然。“陽光掌柜”通過分級加裝智能電表入戶,實現用電數據分項計量、線上秒級集抄,解決結算不清導致的轉供電隨意加價等問題。目前該平臺為園區租戶省下超200萬元電費。
目前,“陽光掌柜”已覆蓋浙江全省1萬余家園區和企業,累計結算資金109億元,平均每兆瓦光伏電站年運營成本降低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