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智
近日,安徽省合肥市推出的“預付寶”平臺上線運行,為破解預付式消費資金監管難題提供了新思路。該平臺遵循“消費一筆、扣款一筆、到賬一筆”的原則,從源頭上保障消費者預付資金安全,為消費者和商家搭建了一座信任的橋梁。(據11月17日《中國消費者報》報道)
中國消費者協會2024年投訴統計顯示,預付式消費領域成為消費維權的一大熱點。經營者攜款潛逃、虛假承諾、設置不公平格式條款等問題頻發。消費者因優惠而預付大額資金,最終可能面臨“錢去樓空”的困境。
合肥市“預付寶”平臺通過政府引導、金融支持、商家與消費者共同參與的方式,構建了預付式消費服務監管的新模式。值得稱道的是,該平臺建立了“零門檻”退款機制。遇到商家閉店,消費者發起退款申請后,平臺自動審核支持退款,無須商家介入。這不僅保障了消費者權益,也為誠信經營的商家提供了增信支持。這一實踐是對《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中“探索實行預付式消費資金托管模式”要求的具體落實,也是對“十五五”規劃建議中“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部署的落細落實。
清除預付式消費糾紛頑疾,需要建立全鏈條治理模式。事前預防是基礎,通過設立智能監管平臺,對商家的資質、資金流向進行嚴格審查和實時監控,防患于未然。事中監控是關鍵,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商家的經營行為進行動態監督,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預警。事后懲戒是保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對失信商家實施聯合懲戒,提高違法成本。這種全鏈條治理模式,無疑正是“深入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多元化解、有序化解”要求的具體實踐。
破解預付式消費糾紛難題,更需要各部門的協同聯動。市場監管部門、司法機構、金融機構、商家和消費者應形成合力,共同構建消費維權新格局。政策層面,《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已作出明確部署,為各方行動提供了遵循。商家也應當認識到,誠信經營才是長遠發展之道,主動接受資金監管,提高服務質量,才能真正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全鏈條治理預付式消費糾紛,其意義遠超消費維權本身。它是改善消費預期、增強消費信心的內在要求,也是激發服務消費經營主體內生動力的重要環節。當消費者不再為預付資金安全擔憂,愿消費與敢消費的氛圍才能真正形成。這將為提供優質服務的商家打開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推動其不斷提升內部監管水平和服務質量。從宏觀視角看,消費者信心的提升將直接帶動服務消費擴容升級,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當消費者掃碼支付預付款時,心中充滿的不再是疑慮,而是對優質服務的期待,預付式消費這一商業模式才能真正便利生活、促進消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美好生活的向往。